中医冬病夏治特色助阳疗法 ———三伏督灸

发布时间:2025-07-15 | 来源: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点击数:32

什么是三伏天督灸?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此时进行督灸疗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阳气、驱散寒湿,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督灸是在背部督脉上施以艾灸的一种特色疗法,常配合艾绒、姜沫、蒜泥等温热性质的辅料进行操作,具有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气血的独特功效。

图片3.png

督脉为何是督灸的关键部位?

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贯穿脊柱,统摄一身阳气,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抗病能力密切相关。《皇帝内经》记载“督脉生病话督脉,治在上,用骨、针、药熨”,“病在骨者取督脉,病虚寒者药灸之”。通过在督脉上进行艾灸,可以调动全身阳气,增强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尤其是在三伏天这一阳气最盛之时,借助自然界与人体双重阳热之力,能有效改善多种慢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

图片4.png

艾绒、姜沫、蒜泥在督灸中的作用

-艾绒艾叶性温,气味芳香,善于通经活络、温阳散寒。将艾绒点燃后熏灸于督脉之上,可通过热力渗透入里,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温补阳气、祛风除湿的效果。

- 姜沫生姜辛温发散,可助阳解表、温中止呕。在督灸过程中铺上一层姜沫,不仅能增强艾灸的温热效应,还能刺激穴位,提高治疗效果。

- 蒜泥大蒜辛烈走窜,有温通经络、解毒杀虫之功。与艾绒结合使用,可加强其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的作用,特别适用于风湿痹痛、免疫力低下等症。

1752541179056029064.png

督灸适合哪些人群?

督灸疗法适用于体质偏寒、阳虚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群体,如:

- 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 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肩颈僵硬等骨伤科疾病人群;

- 手脚冰凉、易疲劳、免疫力低下的亚健康人群;

- 女性宫寒不孕、月经不调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哺乳期、月经期女性,皮肤破损者、高热病人,过敏者以及严重出血倾向、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进行督灸。

督灸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督灸整个过程包括清洁背部、捏脊开穴、刮痧(督脉、膀胱经)、铺放药粉、姜沫、蒜泥,放置艾绒、点燃施灸、观察反应等多个环节。治疗时间通常控制在30~60分钟之间,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频次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微信截图_20250715090119.png

在接受督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治疗前避免空腹或过饱;

-治疗过程中保持放松,避免受凉;

- 灸后注意保暖,饮用300-500ml温开水,24小时内不宜洗澡;

- 治疗期间饮食清淡,忌食生冷油腻。

三伏天督灸是一项顺应自然节气、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传统疗法。通过在督脉上施以艾绒、姜沫、蒜泥的联合灸疗,不仅能够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更能提升现代人对传统中医的认知与信任。让我们在这个夏天,抓住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机,共同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医院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建兰新村130号 老年护理院:0931-2403965 心理援助热线:0931-4638858 值班电话:0931-2861575 就诊时间:周一~周五 8:00~21:00
版权所有: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陇ICP备1500260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