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同伴支持:以爱相伴,共护童心成长
在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卫生科的病房里,孩子们的康复之路,从来都不是独自前行的旅程。那些日夜牵挂孩子的家长们,同样在经历着心灵的煎熬与成长的阵痛。7月14日,一场以“童心护航·家属心声汇”为名的活动,在儿少心理卫生科温暖开启,为家长们搭建起了同伴支持的桥梁,让爱与经验在交流中传递,凝聚起共护孩子成长的强大力量。
一、相遇:同路人的温暖围坐
上午9点,儿少心理卫生科的活动室里,渐渐热闹起来。经验丰富的“老家长”们,带着岁月沉淀的故事与心得,早早来到现场;新入院的家长们,怀揣着忐忑与期待,也陆续入座。大家围坐成一圈,目光中既有对彼此的好奇,更有一份“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情与理解。
活动开场,儿少心理卫生科的护士长简单介绍了“家属心声汇”的初衷—— 让有相似经历的家长们,能在这里交流互助,打破孤独与迷茫,借助同伴的力量,更好地陪伴孩子走过心理康复的漫漫长路。随着护士长话音落下,这场充满温度的交流,正式拉开帷幕。
二、分享:坎坷求医路与陪伴心得
“老家长”们率先打开了话匣子,那些求医路上的坎坷与坚守,随着话语缓缓流淌。一位陪伴孩子治疗许久的妈妈,眼含热泪回忆道:“刚发现孩子心理问题时,我完全懵了,跑了好多医院,无数次崩溃大哭……但慢慢明白,孩子的康复需要我们先稳住,我们的心态就是孩子的底气。” 她分享着如何在孩子情绪崩溃时,用耐心的倾听代替说教,如何在漫长治疗中,调整自己的期待,陪着孩子一步一步“蜗牛式”成长。
另一位爸爸,则着重讲述了亲子沟通的“门道” 。“以前总觉得孩子小,得听大人的,后来才发现,要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他举例说,孩子拒绝治疗时,强硬逼迫只会让情况更糟,不如先共情,“我知道你难受,不想做治疗对不对?但就像咱们爬山,现在是在爬坡,坚持一下,到了山顶就好啦” ,简单的话语,却藏着无数次实践摸索出的智慧。
还有家长细致分享了出院后康复巩固的经验:“出院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要和学校老师提前沟通,给孩子营造包容的环境;家里也得保持治疗时的规律,慢慢帮孩子重建信心……” 这些从实际生活中打磨出的 “干货”,让新入院家长们听得格外认真,不时低头记录,眼神里渐渐有了光亮。
三、倾诉:新家长的困惑与共鸣
听着 “老家长” 们的分享,新入院家长们也渐渐放下防备,开始倾诉自己的困惑与焦虑。一位妈妈声音带着颤抖说:“孩子确诊后,我每天都在想,是不是我以前哪里做错了?晚上睡不着,总担心治不好怎么办……” 话音未落,旁边几位 “老家长” 立刻伸手轻拍她的肩膀,“别这么想,不是你的错!我们都这么过来的,孩子能好起来,只要咱们一起努力!” 温暖的回应,让这位妈妈的眼泪决堤,却也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理解。
有的新家长询问 “孩子抗拒吃药,怎么劝都没用,该怎么办?”“老家长” 们纷纷支招,有的说可以把吃药变成 “仪式感” 小游戏,有的分享用孩子喜欢的小奖励激励的方法;还有新家长担忧 “出院后回到原来环境,会不会复发?” 护士也适时加入,从专业角度解答:“我们会给大家制定个性化的出院康复计划,也会定期随访。但家庭和社会支持确实关键,所以咱们今天交流的经验,特别重要……” 一问一答间,困惑被拆解,希望在生长。
四、专业融入:护士的桥梁与支撑
活动中,儿少心理卫生科的护士们,始终扮演着 “专业桥梁” 的角色。她们认真倾听家长们的分享,当遇到需要专业解读的内容,比如孩子治疗阶段的心理变化特点、不同教养方式对康复的影响、出院后康复指标的监测等,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科学解答与指导。
护士长还举例说明:“孩子在治疗中期,可能会出现情绪反复,这不是治疗没效果,而是康复过程中的正常波动。家长们别慌,咱们要做的是持续陪伴、及时和医生沟通……” 这样的专业补充,让家长们的交流既有 “过来人” 的经验温度,又有医疗科学的理性支撑,让 “同伴支持” 更具力量。
五、同伴支持:凝聚温暖的成长力量
这场 “家属心声汇”,本质上是一场生动的 “同伴支持” 实践。在这里,“同伴支持” 是 “老家长” 们历经风雨后,把苦难熬成的良药,无私分享给仍在泥泞中挣扎的新家长;是新家长们敞开心扉,在共鸣中卸去孤独与焦虑,重新找回前行的勇气;是护士们用专业为底色,让经验交流更具方向与价值。
“同伴支持” 的意义,远超简单的经验传递。它让家长们明白,在陪伴孩子心理康复的路上,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个体。那些相似的痛苦、挣扎与希望,将大家紧紧联结。“老家长” 们在分享中,再次梳理了自己的陪伴历程,实现了自我成长与价值感;新家长们在倾听与交流中,获得了方法、勇气与心理支持,不再独自徘徊于黑暗。
六、未来:让同伴支持成为常态力量
活动接近尾声时,家长们仍意犹未尽。一位新入院的爸爸感慨:“今天来之前,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现在感觉石头轻了好多,因为知道有人和我一起扛。” 一位 “老家长” 则主动提议:“咱们能不能建个交流群,以后随时分享经验、互相打气?” 护士长表示科室会持续举办这类 “家属心声汇” 活动,还会搭建线上交流平台,让 “同伴支持” 不止于这一次相聚,而是成为家长们长期的 “心灵加油站”。
儿少心理卫生科深知,孩子的心理康复,是医学治疗、家庭支持、社会关怀共同作用的系统工程。而 “家属同伴支持”,正是家庭支持网络中极具生命力的一环。当家长们能在同伴互助中,成为彼此的 “心理支柱”,这份力量会传递给孩子,成为他们战胜心理阴霾、重拾阳光生活的底气。
七、结语:以爱聚光,照亮童心归途
“童心护航·家属心声汇” 是温暖相遇与力量启程,展现儿少心理卫生领域 “同伴支持” 魅力,家长以爱与经验互助,驶向孩子康复彼岸。未来科室将深耕该模式,让家庭在共同体中汲取力量、分享智慧,以家庭携手 + 专业经验,汇聚 “童心护航队”,照亮孩子心理康复路,期待下次相遇,见证更多 “康复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