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救援知识

发布时间:2015-07-11 | 来源: | 点击数:21431

  心理救援的要义

    心理救援,也叫心理危机干预,简单说就是让被干预者把经历的灾难事件、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说出来,把情感宣泄出来,淡化灾难带来的恐惧、焦虑、自责等多种消极情绪,让当事人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从理论上说,灾难发生后的心理干预越快越好。尽量在心态未落入谷底之前进行干预,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让其恢复到最正常的状态。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心理危机干预是应急救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外部环境安全稳定后,心理专业人员马上会对其进行专业的筛查和诊断,针对灾民受到灾难影响的不同程度,马上进行干预,及时帮助他说出内心体验,宣泄消极情绪。干预越及时,幸存者心理康复的越快,越晚效果越差。

  遇到灾难的我们会经历什么样的情绪与身体反应?

  情绪反应

  害怕,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失望,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

  失眠、呼吸困难

  作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心神不宁、恶心

  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

  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

  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

  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   

  我们该怎么样克服自身身体和心理的反应?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与亲人朋友或者周围的人一同分担悲痛。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

  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

  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灾后心理救援的对象和方法

  灾后最需要心理干预的人,是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最多的人,通常我们救助的第一群体是幸存者,即直接受到伤害但存活下来的人,与其并列的是死难者家属。幸存者在灾难后的心态会表现出恐惧、无助、后怕、悲伤,还有很重要的一种情绪,就是不合情理的自责。自责和负罪心理是不符合情理的,但又是幸存者非常普遍的一种情感体验,他们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尽快从这种心理中摆脱出来。

  总的来说,我们主要对以下几类人进行心理援助。

 孩子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专业问卷对孩子进行筛查,根据得分,将孩子分为不同的群体,第一组是受到影响较小的,第二组是需要做些活动,孩子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的,第三组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孩子,也是日后最有可能出现严重应激障碍的群体,需要更多更专业的关注和帮助。对于心理创伤特别严重的孩子,可能还需要药物帮助和专业治疗。国外研究表明,这个比例在百分之三到十,国内还未见特别系统的研究,但就我们的经验来看,至少有百分之五以上的人,是需要专业帮助的。 

  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出现应激障碍的孩子,可能社会支持系统会比较弱,受伤严重,环境变化、身体变化特别大,或者比较内向、平时不大爱说话。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孩子(幼儿)比大孩子的心理反应要轻一些,也更容易复原。

  对孩子来说,一对一的语言咨询没有游戏有效。画画、角色扮演、过家家等都很有用。比如,让幼儿园的孩子自由画画,这是很好的宣泄方式,孩子可能会画一些灾难场面,画完可以让他给老师、同学讲讲,对于父母去世的孩子,可以和他说:爸爸妈妈肯定很惦记你,你可以通过画画或者写几句话给爸爸妈妈,让他们放心。很多孩子会因为亲人或朋友的死亡而自责,觉得自己没有帮助他们,可以扮演成他死去的亲人或同伴,和他对话,让他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他可能会特别投入的哭,之后告诉他,这不是他的错,经历了这一过程后,孩子会放松很多。

家长

  很多孩子在灾难发生后会出现行为退化等行为,比如突然出现尿床、咬指甲等行为,我们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受到惊吓或突然面临灾难时,出现这些表现是很正常的,还应告诉家长该怎么帮助。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在这种灾难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孩子会有哪些心理上、躯体上的表现,这些表现可能是肚子疼、尿床、做噩梦、害怕、怕黑、说梦话、不敢自己睡、以前会的东西不会了、小时候的玩具又捡回来,吃饭让家长喂,总是重复的说或者彻底回避说起灾难发生时的情景等等。不管是哪种反应,家长要认识到这是孩子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要表示理解,不要责备。有的孩子会想谈地震这件事,说地震时候怎样怎样,很多家长会制止他说下去,以为越提孩子会越害怕,其实不是。不要制止孩子宣泄情感和重复那些故事。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不要和孩子分开,要给他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觉得自己很安全。

  此外,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承认自己的恐慌感,不要说:你要坚强,孩子说害怕,家长可以说:宝贝儿,妈妈也害怕,但你看电视上专家说了,大震之后不会再有严重的余震了,党中央、部队都在帮我们,我们都是安全的。要不断向孩子确认他是安全的。

老师

  灾难后学校会很快复课,目的是让孩子尽快返回到正常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有助于孩子情绪的恢复。学校复课后,不只要教孩子如何进行身体保护,还要进行心理辅导。而对老师来说,他们本身也是受灾者,同样承受着心理创伤。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训老师,这种培训本身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心理干预和辅导。

  对于用专业问卷筛查出来的有应激障碍的学生,会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可以给这些孩子做个别和小组的专业干预,同时让家长给这些孩子更多的理解、关心和鼓励。

  专业人员的援助毕竟是暂时的,有限的,所以要教会老师辨别有问题的孩子,并且提供帮助。情况紧急的时候可以给老师做很简单的培训,讲讲基本的原则,讲讲孩子可能出现的反应,应该怎样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式帮助孩子,越具体越好。

行政人员

  组织领导救灾的行政人员,尤其是失去亲人的行政干部,危险系数是最高的。一些行政干部,本身是灾民,自己也有亲人伤亡。

  为行政人员提供心理援助,不仅是帮助他们抚平心理创伤,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开发他们的理念,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会为心理干预工作提供支持,让心理干预更有效的进行。

救援人员

  第一线的救援人员,比如医生和战士,都是灾难的直接目击者,他们也会受到很大的心理伤害。我们看新闻知道,救一个人可能要用十几个小时,救出来还好,假如把人从废墟里拉出来,发现已经死了,残缺不全,到处是血,这种影响很可怕,或者听见底下有呼救声,但没法施救,这个声音可能会在救援者心里响一辈子。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说出来,然后做一些认知上的辅导,让救援者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对他们会很有帮助。

  对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可以由心理专业人员进行引导,做即时的小组讨论,可能每天只用10分钟或半个小时,让救援者讲讲今天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件。把自己的感受都说出来,小组里可能有人有同样的感受,会给他一个反馈,并进行互相安慰。如果有条件的话,这种讨论越及时越好。如果不行,可以用聊天、写日记、给朋友打电话等方式来宣泄情绪,不要憋在心里。

宣泄途径

  心理危机干预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幸存者把情感宣泄出去。小组讨论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宣泄方式。在小组讨论中,要把同一伤害程度的个体放在一起。来自同伴的安慰,即使只是一两句话,但特别有用。这种自然发生的支持效果特别好。

  宣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比如十七八的,可能很想参与到救援中,不要制止他,给他安排一些任务,比如分发食物和饮水,他们可能很乐意做。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帮小孩子辅导功课,带他们作游戏,让他们承担一定责任,有助于他们重新进行自我认同,提高复原力。最不应该做的就是闲在那里,听着周围的哭嚎。成人也是如此,不要什么都不干,但也不要过劳,容易耗竭。

  但有的人受的打击特别大,什么都做不了,比如失去孩子的父母,要听他说,任他哭,不说不哭的就陪他默默坐着,可以拿着孩子的照片和他一起回忆孩子做过的有趣的事,或者握着他的手,什么都不用说。不要说: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知道失去亲人是什么滋味,这样的话都是废话,尤其是他非常难过的时候,越多的沉默越好。身边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说教:哎呀,想开点,没事儿,别哭了,过去就好了,时间一长就忘了,他去那头也是享福去了,说了不如不说。其实你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支持,在非常悲痛的时候,什么都不用说。

  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要教给他们自我救助的方式,比如写日记、找人聊天、上网聊天,总之要通过任何宣泄手段把情绪宣泄出去。

死亡教育

  对于亲人朋友的死亡,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必须做到:不要隐瞒,否则会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对于死亡要有一个告别仪式,对孩子来说,要让他知道亲人或同伴永远走了,去另外一个世界了,告别仪式非常重要,这是一个了结、承认这个事实的过程,承认到接受事实还需要时间,但承认是接受的必经之路。还有一些活动,比如放飞风筝,把想对死去亲朋说的话写在风筝上放飞,或者埋葬小纸条等。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不回避,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也是很好的宣泄情感的方式。

  对成人来说也是如此。有个母亲的孩子死了,但她还是天天给孩子准备衣服,第二天洗了再换一套,吃饭的时候给孩子准备一副碗筷,说宝宝,吃饭,孩子的东西谁都不能动,说孩子还会回来。她就是不承认这个事实,创伤很大,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她接受,告诉她孩子死了,让她和孩子告别,可以建议把孩子喜欢的东西烧了或送到埋葬孩子的地方。类似这样的告别仪式之后,她其实会松一口气,有事情告一阶段的感觉。

  对死者的告别,对于生还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告别仪式在危机干预中非常重要。

合格的志愿者 

  灾难激发了人性的善良一面,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志愿者。一名合格志愿者,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热情,灾区的条件一定是艰苦的,必须是有发自内心的服务热情;二是身体健康,懂得照顾自己。

  志愿者必须懂得自我保护。身体方面,要多喝水,防晒防蚊防传染病,带够食物、药品和设备,比如手电筒、绑带、酒精棉、创可贴,最好买好保险;心理方面,回避重复性创伤场面,承认自己有脆弱的一面,承受不了一定要提出返回,或者是寻求更专业的帮助,不要硬撑,生病必须马上回来,不要坚持,否则可能给别人添麻烦。

  要记住“只帮忙,不添乱”的原则,衣食住行尽量自己解决,不要给灾区增加额外的负担。

  另外,心理干预队伍可以统一着装。这样既可以对灾后心理社会支持的宣传起到重要作用,又有安抚心灵的效果,可以得到灾区各部门及社区人民多方面的支持。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医院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建兰新村130号 老年护理院:0931-2403965 心理援助热线:0931-4638858 值班电话:0931-2861575 就诊时间:周一~周五 8:00~21:00
版权所有: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陇ICP备15002606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