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卫生科,我们常说,每个心理受困的患者,都是在黑暗中寻找光的旅人。而我们,愿成为那束持久且温暖的光。近期,一位曾受抑郁症困扰的患者及家属,以感谢信与锦旗双重致谢,这份沉甸旬的认可,让我们深知:每一份坚守,都在点亮希望。
专业诊疗,叩开希望之门
患者曾陷入情绪深渊,对生活绝望。儿少科医生团队迅速行动,凭借丰富临床经验,为其定制个性化方案。从初次问诊时的耐心倾听,到治疗中对病理、心理、社会多维度的综合考量,医生们用专业打破 “情绪问题” 的简单标签。就像患者信中所说,医生们从未放弃深度剖析,始终以 “精准诊疗 + 人文关怀” 双轨并行,逐步引导其走出阴霾。这是科室的常态 —— 我们坚信,科学诊疗是基础,共情理解是桥梁,二者结合,才能真正叩开患者的心门。
护理温情,融化心灵坚冰
护士团队的付出,同样让患者动容。初入院时,患者情绪低落,是护士们带着小朋友主动陪聊,一点点卸下其心防;输液、发药时的严谨,关注情绪变化时的细腻,让 “以患者为中心” 不再是口号,而是一次次真实的温暖传递。家属送来的锦旗上,“护理暖人心,真情似家人” 几个字,正是对这份坚守的最好见证。在儿少科,护士不仅是医疗执行者,更是 “心灵陪伴者”,用温柔与专业,融化患者内心的坚冰。
环境与服务,筑牢康复基石
科室环境藏着诸多 “小心思”:整洁的病房、充足的采光、窗外的绿意,让患者在物理空间里感受宁静;食堂针对抑郁症患者需求,定制少盐少油却不失风味的餐食,从营养层面守护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辅导课程、手工创作、正念治疗等团体活动,为患者搭建起社交桥梁。患者在信中感慨,这些看似平常的安排,实则是康复路上的 “助推器”—— 让他从封闭自我,到主动交流,逐步重建生活信心。
锦旗与信,照亮前行之路
患者顺利出院,回归正常生活,这背后是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后勤人员等全体儿少科人的接力守护。家属送来的锦旗,红底金字,熠熠生辉;手写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真情。它们不仅是认可,更是鞭策 —— 提醒我们,心理卫生工作任重道远,每一次守护都关乎一个生命的重启、一个家庭的希望。
未来,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卫生科将继续以专业为帆,以爱为桨,在精神卫生领域深耕细作。我们会持续优化诊疗方案、升级护理服务、完善环境与活动支持,为更多 “心灵旅人” 打造温暖港湾,让 “重生” 的希望,在科室的每一个角落,持续发光。
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心灵的伤,需要专业与爱的双重疗愈;而我们的使命,就是做那束永不熄灭的光,照亮患者回归幸福生活的归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