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打印

布鲁菌病

1.png

病原学: 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杆菌,布鲁菌属分6个种19个生物型,其中牛种、猪种、羊种、犬种、马种、骆驼种对人类致病,我国主要以牛种菌和羊种菌为病原体。在自然环境下生存能力较强,可在冻肉及奶制品中能够长期存活,在动物排泄物中或死畜内脏中能存活4个月左右;加热60度或日光下暴晒10-20分钟可杀灭该菌。

流行病学:主要流行于牧区。

(一)传染源: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猪,其次是犬、马、骆驼等。

(二)传播途径:

1.通过受损的皮肤或眼结膜接触传播;

2.经消化道传染

3.经呼吸道传染

4.通过蜱虫叮咬也可能传染。

(三)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

●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周,平均2周,典型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淋巴脾结肿大等。临床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限性感染和复发。

(一)亚临床感染: 血清学监测30%以上有高水平的抗布鲁菌抗体,但无法追溯明确的临床感染史。

(二)急性(3个月以内)和亚急性(3个月至1年)感染:主要表现:

1.发热: 波状热占5%-10%;多为不规则热;

2.多汗: 特征性表现,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大汗淋漓;

3.关节痛: 游走性,主要累及大关节,程度较为剧烈;

4.睾丸肿痛:最具特征性,男性患者20%-40%有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较常见; 另外还可见头痛、皮疹等表现。

(三)慢性感染: 表现多样性,基本可分为两类:

1.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类似神经官能症或慢性疲劳综合

(又称懒汉病)

2.器质性损害,以骨骼和肌肉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如大关节损害、肌腱挛缩等; 另外,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变也可以见到。

(四)局灶性感染: 可以局限于身体任何器官,最常见为骨、关节、中枢神经。

(五)复发: 抗菌治疗后3-6月有10%的患者出现复发,复发与细菌耐药及治疗不规范有关。

●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加;血沉在急性期增快,肝酶异常。

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组织和脑脊液细菌培养,急性期阳性率较高。

    免疫学检查:

1. 平板凝集试验:初筛,虎红平板(RBPT) 或平板凝集试验(PAT) 结果为阳性;

2.试管凝集试验(SAT) :滴度1:100++以上,或病程1年以上滴度1:50++及以上;或半年有布鲁菌疫苗接种史,滴度1:100++以上;

3.补体结合试验(CFT) :滴度1:10++以上;

4.布鲁菌病抗- 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 : 滴度1:400++以上。

● 诊断: 凡具备①②项和③项中任何-项检查结果阳性,即可确诊为布鲁菌病:①流行病学接触史;②临床症状和体征并除外其它疑似疾病;③实验室检查病原培养阳性或各免疫凝集试验阳性。

治疗:

(一)急性和亚急性感染:

1.对症治疗和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补充营养;

2.病原治疗: 应选择能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并且应采用联合治疗;

  (1) 成人和8岁以上儿童,WHO首选多西环素(100mg,口服,2/日x6周)联合利福平(600- 900mg,口服,1/日x6周) ; 或多西环素(100mg, 口服,2/日x6周)联合链霉素(1000mg/ 次,肌注,1/日x2-3周)。

  (2)8岁以下儿童: 可采用利福平联合复方磺胺甲恶唑,或利福平联合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3) 孕妇: 可采用利福平联合复方磺胺甲恶唑,如果在妊娠12周以内发生布鲁菌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联合复方磺胺甲恶唑。

(二)慢性感染:包括病原治疗、脱敏治疗及对症治疗。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经规范治疗大部分能够治愈。在死亡病例中,大部分致死病因是心内膜炎,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